设计博士申请“T”型方法论

很多备考设计博士的同学一头雾水,不能对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导致在联系导师和面试过程中特点不突出、研究潜力薄弱,为此sheji.art提出设计考博的“T”型方法论,为同学们提供备考利器。“T”型方法论包括横向、竖向和纵向三个关键概念,分别涉及到专业融合、学术经历和理论深度三个重要方面,共同构建了设计考博的多维度视角,促使设计博士申请的准备朝着大设计、个性性、学术性的方向推进。

一、横向:专业融合

在设计考博中,横向的专业融合意味着将不同学科和领域的知识、方法和思维方式融合到设计研究中。这种融合能力对于解决当今复杂的问题至关重要,因为设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美学和工程,而是涵盖了社会、文化、科技等多个层面。

首先,横向的专业融合推动了设计领域的跨学科研究。例如,在可持续设计中,设计师需要结合工程知识、环境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观点来开发可持续解决方案。这种跨学科融合使得设计研究更加综合,能够更好地应对全球性挑战。

其次,专业融合也鼓励了创新和设计思维的演变。设计不再仅仅是外观和功能的考虑,而是将用户体验、社会影响和可持续性融入其中。这需要设计师具备多元化的技能和知识,包括心理学、人机交互、市场学等,以创造更具创新性和综合性的设计解决方案。

最后,横向的专业融合有助于打破传统学科壁垒,促进了合作和知识交流。在跨学科研究团队中,不同领域的专家可以共同探讨问题,汇集他们的专业知识,为设计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二、竖向:学术经历

竖向的学术经历是指申请设计考博的个人在学术方面的背景和成就。这方面的考虑包括了申请者的学术背景、研究经验、学术成就和学术动机。
首先,学术经历强调了申请者的学术资格。这包括申请者的学士和硕士学位,以及与设计领域相关的学术背景。虽然申请者的本科和硕士专业不一定要与设计直接相关,也非常欢迎跨学科报考,但在申请设计博士项目时,具备一定的设计学科知识通常是必要的。
其次,学术经历还包括研究经验。这包括在设计相关领域进行的独立研究、项目经验、出版物或展览等。申请者的研究经验可以表明他们在设计领域具有潜力,并有能力独立进行研究。
此外,学术成就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这可以包括学术奖项、发表的论文、参与的研究项目等。这些成就可以证明申请者在学术方向上的探索,并具备在设计领域做出重要研究的潜力。
最后,学术动机是申请者的决定考博的动力。申请者需要清晰地表达他们为什么希望在设计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以及他们的研究兴趣和目标。这种学术动机对于导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希望招收的学生是真正对设计研究充满热情和承诺的人。

三、纵向:理论深度
纵向的理论抽象涉及到将设计研究从实际应用层面提升到更深层次的理论探讨。这有助于揭示设计的本质、原则和规律,为设计实践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首先,理论抽象有助于设计研究更好地反思和解释设计现象。通过深入理论分析,可以理解为什么某种设计方法或策略在特定情境下更有效。这有助于设计师更有洞察力地应对各种设计挑战。

其次,理论抽象有助于建立更广泛的设计理论体系。随着设计领域的不断发展,需要更多的理论支持来指导设计实践。这包括设计伦理、用户体验理论、创新理论等,它们提供了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的指导和决策依据。

最后,理论抽象为设计研究的国际化提供了支持。设计理论的抽象性质使其更具普适性,可以跨足国界和文化,促进不同地区和背景的设计研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综合来看,横向的专业融合、竖向的学术经历和纵向的理论深度,共同构建了设计考博的“T”型方法论,促使设计博士申请走向大设计、个性性、学术性,并为解决复杂的设计博士申请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思维框架。